近年來,盧村鄉黨委以黨建為引領,將組織優勢深度融入鄉村振興、產業升級與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以“四聚力”為筆,在廣德大地上奮力繪就了一幅業興、村美、民富、人和的壯麗畫卷。
聚力組織賦能,點燃產業發展強勁引擎。鄉黨委緊扣康養文旅核心產業,以組織力催生發展新動能。攻堅一線黨旗揚,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黨員帶頭沖鋒在征遷、建設最前沿。僅用一年時間,高效完成盧村片區156戶、3.6萬平方米房屋征遷,為基地建設騰挪寶貴空間;同步加速甘溪溝基礎設施及示范街區建設,王氏制扇非遺館、零碳生活館等特色場館相繼開放,“甘溪小筑”等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筍。集中開工(簽約)16個項目,總投資2.6億元,山見·竹笙等康養重點項目拔地而起,“溪竹度假山莊”成功獲評省級療休養基地,產業筋骨日益強健。鏈上黨建聚合力,特色產業邁向“高質量”。整合部門、企業、村社資源,破解發展瓶頸。鄉黨委牽頭深化“為企服務”行動,黨員干部全年走訪企業400余次,精準解決融資、用地等難題22件,護航“以竹代塑產業園”“易多思無人機組裝試飛基地”等產業項目穩步推進。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兌現民宿獎補5.8萬元,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文旅融合黨引領,品牌塑造實現“新躍升”。發揮黨組織在節慶活動策劃中的主導作用,成功舉辦“盧村好味道”農家樂爭霸賽、長三角木球精英賽等特色活動,“吸粉”75萬游客,創收9000余萬元,同比顯著增長。黨建賦能品牌創建碩果累累:盧村鄉榮膺“旅游名鎮創新發展案例”,盧湖竹海晉升省級旅游度假區,甘溪村獲評省級休閑旅游精品示范村及“最干凈景區景點”,牧春、竹香溢舍等民宿摘得皖美金銀牌,“康養盧村”金字招牌愈發閃亮。
聚力生態筑基,繪就和美鄉村宜居新圖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紅色引擎”守護綠色家園,推動鄉村面貌蝶變煥新。黨員先鋒護家園,環境整治展現“新顏值”。深化“黨建+人居環境整治”機制,黨員帶頭開展房前屋后清理,每季度組織“人居環境整治大比拼”。30個重點自然村整治全面啟動,石獅村葉務橋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圓滿建成。垃圾清運實現全域覆蓋,“散亂污”企業整治雷霆出擊,關停20家,守護了盧湖Ⅱ類優質水源。國土空間規劃與13個村(社區)規劃編制完成,為鄉村長遠發展擘畫科學藍圖。生態紅線強守衛,綠色發展筑牢“硬底盤”。黨員帶頭攻堅,累計找回流失耕地1348畝,整改永久基本農田非耕問題1746.7畝。代表安徽省高質量通過國家松材線蟲病疫區拔點驗收。石峻河上游水利修復、夏陽溪流域生態保護扎實推進,對固廢傾倒、非法開采“零容忍”,查處案件多起,用“黨旗紅”堅定守護“生態綠”。設施提升惠民生,宜居環境鋪就“幸福路”。黨組織牽頭實施“公益事業”財政獎補等項目26個,投入720萬元。新建自然村硬化路2條,改造危橋2座,提升道路安防14.8公里。石獅村等污水處理設施建成投用,15座污水終端實現專業運維。九龍村、清方村、高廟村安飲工程竣工。
聚力治理增效,構建平安和諧善治新格局。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延伸,筑牢安全穩定基石。“楓橋經驗”本土化,矛盾化解打造“終點站”。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三大”行動,全面落實“631”工作機制。黨員干部化身調解員、信息員,深入走訪群眾萬余次,全年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47件。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領導干部帶案下訪80余件,源頭治理成效顯著,到市信訪量驟降46%,全國兩會等重要節點實現“五不兩無”,社會大局安定和諧。法治建設強根基,平安守護織密“防護網”。鄉黨委持續深化法治政府建設,順利完成“八五”普法中期驗收。保持掃黑除惡、禁毒、反詐等高壓態勢,黨員帶頭加強治安巡防和線索摸排。全年無重大惡性案事件發生,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強化應急能力建設,對交通、建筑、校園、景區等重點領域開展聯合檢查20余次,排查整改隱患190余處,防汛抗旱、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扎實有效。
聚力作風淬煉,鍛造擔當作為先鋒隊伍。以永遠在路上的韌勁深化作風建設,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監督貫通增效能,權力運行步入“陽光道”。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自覺接受人大和社會監督。高質高效辦理“監督一點通”平臺問題22件、市長熱線467條,群眾訴求響應及時。深化政務公開,“互聯網+政務服務”辦件780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共資金擰緊“安全閥”。強化財政資金全流程監管,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規范“三資”管理,對小額公共資源交易等實施嚴格審計監督,全年節約資金244.4萬元,節資率達10.34%,將有限財力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