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條路,美一片景,富一方民。近年來,柏墊鎮黨委緊緊圍繞“四好農村路”建設目標,在建好、管好、養好、運營好農村公路方面持續發力,一條條“四好農村路”在青山碧水縱橫交錯,為當地群眾帶去了人氣,編織出和諧秀美的民生樂章。
建管結合,打造品質之路。柏墊鎮糧長門水庫環湖路公交站臺里,糧長村村民肖阿姨正在等著坐公交車到廣德城區去,“環湖路既寬敞又干凈,路兩邊的景色也很漂亮。”肖阿姨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建在山水間的美景公路,不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帶動了他們增收致富。環湖路的建設只是柏墊鎮建設“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柏墊鎮堅持高品質建設“四好農村路”,完成農村公路暢通工程道路硬化項目52個、共計62.2公里,老路加寬升級改造項目3個、共計26.3公里,實現十梨路、柏梨路等白改黑道路提升項目4個、共計20余公里,危橋改造項目3個,全鎮路面硬化率達85%,完成70%的農村道路安防工程,率先完成鎮域公交運行全覆蓋。公路“三分建,七分養”。2019年,柏墊鎮全面實現農村公路市場化養護,做到了日常養護市場化、規范化、標準化。同時,實施鄉村道專管員管理制度,招聘村道專管員5名,對全鎮農村公路的建、管、養工作開展日常巡查、監督和檢查,構建了“暢、安、潔、優”農村交通發展格局。
盤活資源,暢通發展之路。“這條路從坑洼的土路,到水泥路,現在又修成了平坦寬闊的柏油路,我們出行更方便,做生意運送貨物也比以前快很多,這就是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在十梨路旁經營家具生意的梨山村村民徐征峰,看到道路一天天變樣,他對今后的生意更是充滿信心。作為梨山村通往廣德城區的交通要道,十梨路建于2000年,全長5.5公里,經過多次養護,已不能滿足當前的交通出行需求。2020年,政府投資450萬元,對路面進行“白改黑”,并將路面拓展到7.5米,為沿線近萬名村民打通了便利出行、增收致富的幸福路。今年以來,依托暢通的農村公路網,柏墊鎮不斷在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完成建設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鳳橋板栗、茅田大米、張復菜刀、梨山豆腐乳等一批“土字號”“鄉字號”品牌逐漸打響,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涌現,農村電商全域化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群眾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串珠成鏈,繪就紅色之路。“沒想到農村公路這么美,鄉村紅色旅游這么有內涵。”駕車駛入柏墊鎮姚村村,只見黑色柏油路寬闊平坦,兩側綠化帶綠草成蔭,繁花似錦,沿路還設置了各種帶有紅色元素的景觀小品和節點,引得游客紛紛點贊。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位于柏墊鎮的英烈山紀念館吸引了大量黨員群眾前來參觀和學習。自2020年9月30日開館以來,英烈山紀念館累計接待參觀10000余人次,姚村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網紅村”。2020年,總投資1500余萬元的柏梨路航空橋至英烈山段道路白改黑工程順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柏墊鎮統籌鄉村振興桐汭文化示范建設、英烈山特色小鎮創建,圍繞英烈山、月克沖等本土紅色地標打造紅色“四好農村路”示范路,形成串聯紅色景點、彰顯鄉村風貌、體現人文特色的紅色文旅路線。隨著紅色“四好農村路”示范路的不斷延伸,各處景點串珠成鏈,把“一小時瞻仰”變成了“一天紅色文化深度體驗旅游”,前來柏墊鎮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人數與日俱增,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增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